反诈防诈——如何上好新生入学前的重要一课

发布者:保卫处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10

时光飞逝,转眼间各大高校2025级的小萌新又要闪亮登场了。当准新生们收到学校寄出的录取通知书时,固然满心是金榜题名的欣喜欢畅;然而,高兴之余,也有一些不那么和谐的事情在悄悄发生。

今年暑期,某高校发布官方通告:学校招生期间,有部分学生在网络自媒体账号及直播间散布不实信息,未经允许以学校名义答疑引流,违规推销电话卡,扰乱学校正常招生工作秩序,被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曾经有新生发布了这样的动态:服了,人还未到学校,先被骗了200元钱。

以上种种,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新生入学前,辅导员如何上好反诈防诈的重要一课?

由于新生尚未入学,师生还没有线下的实际接触,很多新生也不知道大学里辅导员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更需要使出浑身解数,认真守护好新生的财产安全——毕竟,在入校前就被骗取钱财,新生对学校和辅导员的印象将会大打折扣。

既然如此,那么辅导员又该如何上好新生入学前反诈防诈重要一课呢?

严防死守是关键

当前,很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里面,都会附上官方的新生年级群,方便发布与新生相关的各类通知。因为这样的年级群是学院组建的官方群,直接通过学校招生部门汇入新生入学须知,基本上不可能为无关人员知晓。所以,做好反诈防诈的关键就在于要对官方群号守口如瓶,严防无关人等进群。

因此,新生辅导员需要切记不能将官方群号外露,以免各种诈骗人员潜入。当然,官方群名也可以新颖别致一点,尽量避免“新生”等字样的出现——很多诈骗分子就是利用“新生”等关键词去搜索官方群,然后偷偷潜入。

除了辅导员自身要牢记不能外露官方群号外,还要避免其他小助手无意之中泄密。现在,不少高校新生年级都会配备班主任助理(一般由高年级同学担任),这些班主任助理主观上不一定希望新生被骗,但是他们可能无意当中泄露了官方群号,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的出现。所以,辅导员尽量不要将新生班主任助理拉入新生年级群,可以单独给他们另外建一个工作群。

除此以外,新生辅导员还要特别注意在所有新生入群前保护好新生的班级、名单等信息。在入群需要验证的情况下,如果有新生匿名申请入群,可以先行拒绝,千万不能看到一个入群申请就加以通过,并明确告知需要提供班级、姓名等信息,这样,可以将非新生有效地挡在群外(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获取新生的班级、姓名等等)。

不乱加群是底线

当然,严防死守只是从官方层面进行的努力。但是,正如某高校所发布的通告那样,部分学生(甚至还有校外人员)会在网络自媒体账号及直播间散布不实信息,未经允许以学校名义答疑引流,违规推销电话卡等等,而这些在信息化时代是很难把控的。这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需要新生辅导员反复提醒学生了——千万不要乱加群。

现在的老生(校外人员更不必说)很了解如何抓住新生的眼球——他们会自己组建各种群聊,并堂而皇之地冠之以“官方”“权威”等字样。不明就里的小萌新们在欲迷人眼的“乱花”中渐渐就迷失了方向,频繁地去加各种他们心里所认为的正宗的“官方群”“权威群”,甚至会出现录取通知书里的官方群不加,反而去加那些乱七八糟的非官方群的现象。

一旦入群,各种电话卡推销、文具推销等欺骗行为便开始轮番登场。刚刚从一门心思学习的高中阶段脱离出来的新生们也没有比较强的反诈防诈意识,很容易就落入了骗子们设置的陷阱,直到发现被骗才悔之晚矣。

更重要的是,骗子们还会在群里发布各种公告和“@全体成员”的群消息,推广自己的小红书、抖音等网络自媒体账号(毕竟无意中被刷到的概率会小很多),从而有可能使更多的小萌新们上当受骗。

因此,辅导员有必要提醒新生,千万千万不要随意加群,毕竟,没有人知道那些群的群主目的何在。

求助官方是正解

由于很多新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辅导员,更不知道大学里辅导员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因此,辅导员一定要在年级群里反反复复地告知学生,在正式报到之前,所有与他们入学有关的信息都要以年级群里辅导员发布的为准,如果在其他渠道发现了一些自己不太确定的、甚至和年级群消息完全相反的内容,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务必及时向辅导员求助确认。

当然,这就需要辅导员随时关注年级群内的消息,学生在群里问了各种问题,要尽可能第一时间加以答复。毕竟,盯着新生的眼睛很多很多,如果小萌新们在官方群里没有及时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各种非官方群就会成为他们求助的场所,而诈骗分子也就更加容易得逞。